发布日期:2024-11-18 19:28 浏览次数:
“黑白熊”1869年2月22日,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神父离开四川成都,向邛崃山深处的邓池沟大教堂走去。青藏高原上横空出世的莽莽群山从西汹涌向东,突然被南北走向的横断山“横断”,形成“丁字路口”,使南北东西的动植物荟萃于此。从成都平原走向“丁字路口”,一路上尽是奇花异草,戴维越走越兴奋,意识到一座大自然的宝库正向他敞开。
整整花了6天时间,他经唐诗中著名的五津渡口、邛崃油榨头、芦山大川镇,最后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瓮顶山,到达穆坪(现宝兴县)土司管辖的邓池沟。远远望去,在海拔1765米的山腰平台上,耸立着一座二层楼四合院。那是一座建于1839年的教堂,属于法国巴黎远东教区成都平安主教区,是川西天主教会的大本营。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将这座教堂称之为“大熊猫圣殿”。
戴维到邓池沟的第二天,便投入到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工作中。当年3月11日,他去红山顶考察,归途中在一位姓李的农民家歇息。火塘边的墙壁上,一张黑白相间的毛皮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。
天下还有这样黑白皮毛的野兽?主人说,这是隐藏在这一带高山密林中的兽类,老乡们叫它“花熊”。大约10天后,当地老乡送来一只花熊幼仔。
由于一路折腾,幼仔到戴维手中时已经停止了呼吸。按动物分类学的严格规定,见到皮毛,甚至见到尸骨,还不能对这一物种作出鉴定。当年4月1日,有猎人捕捉到一只花熊活体,呈现在戴维面前。
这是一只成年大熊猫,充满生命力,矫健俊逸。当天晚上,戴维就匆匆写下寄给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的报告。米勒爱德华兹根据大熊猫的毛皮和骨架以及戴维的报告,作出结论:这是世界罕有的动物新种,初定名为“黑白熊”。后来,鉴于喜马拉雅山麓1821年已发现了食竹的小猫熊(LesserPanda),动物学家将“黑白熊”定名为大猫熊(GiantPanda)。
从此,“大熊猫”之名便在中国“约定俗成”,固定下来。四川省宝兴县邓池沟成为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。1869年4月1日,则成为戴维以科学眼光发现大熊猫的纪念日。
戴维给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报告以及米勒爱德华兹馆长长达27页的鉴定书,曾发表在该馆1870年的学报上。两份文献等于是大熊猫的“身份证”,一尘封就是140年。直到2009年4月,经中外人士共同努力,大熊猫的身份证明终于展示在邓池沟教堂。
为什么将荣誉给予戴维有人认为,在中国古代典籍中,早记下了貘、貊、花熊、白豹、食铁兽、貔貅、白狐等数十个命名,它们都是大熊猫在不同时期的名字。应当说,中国人早就发现了大熊猫,为什么把发现大熊猫的荣誉给予戴维?为说明问题,我们不妨举个例子。我们老祖宗早发现了铁器要生锈,有“铁锈”“赤铁”“铁丹”“红土子”之类的记载。
但要真正将“铁锈”说清楚,给它科学定名,是在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之后,它叫三氧化二铁(Fe2O3)。戴维的惊世发现,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发现,其给发现物取的学名是按动物分类学的要求命名的,所遵循的是国际公认的标准。戴维作为年轻的神职人员,从小对大自然之谜有着强烈兴趣。
26岁时,他向教会提出,到中国去。于是,教会将他送到意大利古里亚的萨沃纳神学院,学习和教授自然科学。
经过10年历练,戴维不仅成为学识渊博的博物学家,还是制作标本的高手,练就了弹无虚发的枪法和用口哨诱捕鸟类的绝活。1862年2月,戴维从马赛港出发,远航中国。
他身披传教士的长袍,也是一位精通动物学、植物学、地质学,经验丰富的博物学家。他来华的使命,是为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收集标本,并研究中国特有的动植物,这是他的兴趣与爱好。经大西洋、印度洋和太平洋上5个月的漫长航程,船到上海。
1862年7月5日,戴维到达北京。戴维在中国12年,先是调查北京及华北地区的动植物,收集大量标本,接着进入四川西部物种宝库,有了惊世发现。1872年10月,他从北京出发,渡黄河,入陕西,上秦岭,看到8只朱鹮翩然飞过山谷。
横穿秦岭之后,他经汉水南下,经历翻船之险,抵达武汉,带走数箱标本。十几年来,艰苦的生活,终年的劳累,摧毁了他的健康。他患有疖子、痔疮、关节炎,严重的哮喘和咳嗽,甚至于从鼻孔呕出寄生虫……在朋友们的劝说下,戴维不得不回国养病。
1874年4月3日,在上海,戴维登上了一艘法国邮轮,告别了中国。回国后,他已名满天下,被授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。他仍独居于巴黎谴使会那间寂寞的小屋,整理12年来收集的5000多件植物标本,其中有110件新种。
上帝太眷顾自己了!一位动植物学家,一生能发现几个新种,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,而戴维在中国,发现了189个新种,包括大熊猫、金丝猴、羚牛、麋鹿、珙桐、大叶杜鹃、报春花等。他还给世界留下了珍贵的《戴维植物志》,一度成为西方探险家按图索骥,寻找植物新种的“行动指南”,还有《中国鸟类》和《中国动物》。
他对中国和世界生物科学的巨大贡献,永垂青史。如今,走进宝兴县城,会看到奔流不息的宝兴河岸边,树立着长5980米共3680根柱子的汉白玉栏杆,大气磅礴,引人注目。
栏杆上,精细镌刻着戴维发现的189种珍贵动植物。“友谊使者”1870年,大熊猫标本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亮相后,引发轰动,极大地刺激了西方探险家的好奇心。1936年11月,美国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尼斯刚到汶川草坡不久,就得到一只未满百日的大熊猫幼体,起名“苏琳”。
她设法将“苏琳”带出中国海关,飘过太平洋,在平安夜到达美国。1937年2月18日,经过充分的准备,苏琳终于在芝加哥动物园与望眼欲穿的美国公众见面了。
第一天,就有5.3万人挤进动物园。这一纪录保持至今。1938年4月1日,“苏琳”死于急性肺炎,它只活了一岁多。
露丝完全不能接受“苏琳”的夭折,酗酒,吸烟,甚至几次自杀未遂。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先后将23只大熊猫作为“国礼”先后赠送给苏联、朝鲜、美国、日本、法国、英国、墨西哥、西班牙、德国9个国家。自1985年起,我国政府根据大熊猫资源情况和CITES公约精神,停止对外赠送大熊猫(包括交换),而改由合作研究的形式对外提供大熊猫。截至2018年12月,我国与日本、美国、奥地利、泰国、西班牙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法国、新加坡、加拿大、比利时、马来西亚、韩国、荷兰、德国、印尼、芬兰共17个国家的22个动物园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,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及其幼仔共56只。
大熊猫受到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喜爱,成为中外人民友谊的使者和桥梁。它们比前辈“苏琳”更幸运的是,人们更懂得如何科学地去爱大熊猫,让它们在人工圈养环境下生活得幸福,快乐。
“身份证”返回故乡2006年7月,包括卧龙、四姑娘山、夹金山脉,面积9245平方公里,涵盖成都、阿坝、雅安、甘孜4个市州12个县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,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而最早向中国建议“申遗”并推动此项工作的,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、德国博士柯高浩和英国博士柯文夫妇。
一直坚持寻找大熊猫身份证明文献的雅安市前副市长、《大熊猫文化笔记》作者孙前,委托柯氏夫妇寻找大熊猫的“身份证”。2009年2月,柯氏夫妇从浩若烟海的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资料库中,终于找到尘封了140年的戴维的报告和爱德华兹馆长的鉴定书。他们欣喜若狂地给中科院动物所的朋友何芬奇发了电子邮件,并表示要亲自将两份资料的复印件送到中国。
2009年2月27日9时,天上飞着小雪,在大山深处的邓池沟教堂,举行了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捐赠珍贵熊猫模式标本资料仪式。柯高浩博士代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将两份珍贵资料送给了宝兴县。
何芬奇感叹道,戴维绝对想不到,他的惊世发现会引发席卷全球100多年的“大熊猫热”。孙前说,当年法国红衣大主教罗杰艾切卡雷来到蜂桶寨自然保护区,正遇上抢救一只从野外抬回来的疾病缠身的熊猫。红衣大主教立即跪下来,为这只生病的大熊猫祈祷,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。
通过大熊猫看中国1978年3月,大熊猫专家胡锦矗教授率队,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创建了第一个大熊猫野外观察站“五一棚”。此前,根据胡锦矗等人长达4年的野外调查,弄清了占中国大熊猫数量3/4的四川大熊猫艰难的生存状态。
1980年,中国与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)合作研究大熊猫,乔治夏勒作为WWF的首席专家来到中国。中外专家组进行了为期5年的合作,撰写了《卧龙的熊猫》这部有关大熊猫生物生态学最具权威性的专著。夏勒还写了一部世界畅销书《最后的大熊猫》,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大熊猫及其栖息的山林之美,同时深深思索着大熊猫的命运。20世纪90年代,中国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,并对长江上游的森林工业局发出禁伐令,还划出大片的自然保护区,保护大熊猫栖息地。
同时,大力突破人工繁育大熊猫“发情配种难、怀孕难、育幼难”,实施“迁地保护”。20世纪80年代,大熊猫一年能产一、二幼仔,已属不易。进入新世纪,每年则有数只幼仔降生。
截至2018年,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达到548只。“迁地保护”取得成功后,相关单位又马不停蹄地实施“野放计划”,给那些孤岛分布的大熊猫种群,送去能适应野外生活的“种子选手”,让种群复壮,实现整个大熊猫家族的复兴。
从“五一棚”时期利用无线电跟踪技术,到现今使用GPS加掌上电脑对大熊猫进行野外调查,加上普遍安置的红外触发相机野外资料收集,大熊猫研究大步向前跨越。在人工繁育大熊猫方面,先进的采精技术、冷冻精液技术,以及DNA测试、微卫星跟踪、亲子鉴定、激素水平测试等,为繁育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中国,可以满怀自信心地说,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熊猫繁育技术。这些技术不仅在中国本土取得了成果,还帮助了生活在境外的大熊猫生儿育女。
1963年,中国仅有5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。到2014年,中国已经拥有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。如今,中国又向世界展示出涵盖川、陕、甘3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宏图!全世界的“大明星”2005年7月9日,美国华盛顿动物园的“美香”生下的“泰山”,立即成为大众的宠儿。
当它第一次与公众见面的消息在网上公布后,1.3万张参观票在两小时内被抢订一空,以至于服务器都崩溃了。之后,“泰山”成为“超级明星”,它成长中的每一个第一次——第一次跟妈妈学爬树,第一次打雪仗,举行第一个盛大的生日“派对”……“泰山”的一举一动,皆是新闻。极具人气的“泰山”,如今住在都江堰的“大熊猫乐园”,与许多“海归”大熊猫在一起,不时有美国的“粉丝”来看望它。
2007年10月28日,在日本出生的双胞胎“隆浜”和“秋浜”回到中国。它们清晨离开日本时,风雨大作,“粉丝”们追车呼喊着“隆浜”“秋浜”。甚至还有10名“铁杆粉丝”,跟着“隆浜”“秋浜”一起飞往成都,直到“隆浜”“秋浜”入住新居,才依依不舍地离开……关于大熊猫“粉丝”的故事,收集不尽,讲述不完。
但所有故事的源头,都来自阿尔芒戴维。从科学发现大熊猫,到科学保护大熊猫,这一世界瞩目的“明星物种”,唤醒了无数人的生态觉悟。
本文来源:yodo官方下载-www.viptmt.com